從高中開始我就一直思考,如果當時我選擇就讀高職;上了大學我還是思考如果當時我選擇了相同科系的另一所大學或其他科系呢,聽了「雞排博士」-宋耿郎老師的分享:「路是自己選的,選了就不要後悔,想後悔也沒機會。」我們總是會說:「如果一切能重新開始,那我一定會做的更好。」但多少人擁有再一次的機會後依然重蹈覆轍,就像從國中基測考高中不理想,在高中時承諾好好奮鬥考大學,結果大學呢?那些種種的決定終究都是自己,有錯不修正,影印幾次都一樣;許多人總是重複做某事,卻期待著有不同結果;若不能從基底改變,只是揚湯止沸,即使有再多選擇的機會,結果都是一樣的,檢討過去的自己,調整目前的習慣,因為每個選擇都是現場直播,沒有「如果」,更不可能「重新開始」。
每年五、六月大家都忙著填選科系,新聞報導著「熱門科系」及產業空缺,讓我想起「做自己的教育部長」-謝宇程老師曾說:「18歲的選擇,38歲才工作;這所謂熱門科系經歷了20年的改變,可能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我們總是人云亦云,對自己茫然,不了解自己的專業,我開始思考什麼才是我想要的。
上了大學,讀書不是一切,「從學歷到實力」-楊智為老師說:「不要只有文憑,要能「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實力。」讓我想起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說:「文憑不過是一張車票, 碩士是高鐵,大學是自強號,專科是普通車,高中是站票。到站後,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只關心你會做什麼。」在學校的目的就是從課程中找到啟發,當進入企業時,老闆並不會問我們,工程數學幾分,所以我們需要在課程中找出應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