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力~從我到我們 黃同慶老師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蔡欣貽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課程心得-團隊力~從我到我們】 「我」與「我們」之間的差別在哪?一字之差的距離到底有多大?在早上的課堂中黃同慶老師用故事告訴我們,原來差別在於是否經營好團隊中的人際關係。 整場演講中,我對於黃同慶老師所提到的「三論」最印象深刻。三論分別是: 1. 基因論:70%都受先天基因的影響。 2. 教養論:後天教育很重要。 3. 環境論:環境會影響人的一生。這也是目前的主流。 團隊就是環境。加入一個好的團隊,就等於幫自己找到一個好的環境。然而,我們也不能過於依賴團隊/環境來改變我們,要設法讓自己所處的團隊變成一個更好的團隊,在團隊中磨練人際互動技巧,學習做人,才能拉大自己的格局與思維,從「我」走向「我們」。 黃同慶老師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大學時期,我們有許多的機會能在不同的團隊裡磨練,而我們應當把握這些機會,學習判別、學習打造優質的團隊。期許我們都能找到「對的」團隊,投身其中,付出奉獻,成長拙壯,成為團隊中最好的資源。
下午,黃同慶老師與我們分享團隊成員的三種類型。當我們看見與了解彼此屬於哪種類型,更能知道如何與對方相處,讓團隊更好。 三種類型分別是: 1. 退縮:方法不當,常表歉意,無法坦白自己的需求。 退縮惡性循環:更難表達自己→自我評價低→傷心、憤怒、自憐→壓力上升→更難表現→更難表達自己。 2. 侵略: A. 維護自己權利,但常侵犯他人 B. 忽略或否定他人需求,感受,觀點 C. 以不得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看法 侵略惡性循環:怪罪他人→時時戒備→身心疲憊→對人不滿→全世界都隔離→怪罪他人 3. 積極: A. 基本型:直接了當說出自己的需求 B. 諒解型:先諒解對方,再表達自己需求 C. 提示型:指出事實和發展有哪些出入 D. 直言型:直說他的行為對你有何不良影響 E. 告誡型:若不改不作有啥後果 F. 詢問型:控制自己不侵犯他人 你也找到自己、看見別人了嗎?讓我們一同將黃同慶老師所傳授的方法,運用在團隊的人際相處上,修正自己並協助夥伴,相信必定能讓我們在學習團隊力的這條路上走得更加順遂。從「我」到「我們」,等你來唷!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