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說,我怎麼會懂~中國人的說話藝術 磨哲生老師
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李欣庭 【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課程心得-中國人的說話藝術】 「沒有溝通能力,專業能力再強,只會懷才不遇。」 今天磨哲生老師一開場,就用張忠謀先生說過的這一段話,告訴我們溝通的重要性。然而,下面這一段話卻帶給我更大的震撼。老師提到,中國人喜歡一見面先互相寒暄打招呼,這在職場上尤其明顯,很少有人是一見面就談正事的。但像是問候、打招呼這些「看起來沒什麼營養的廢話,卻是溝通的靈魂。」
↑老師請同學兩兩上台演練見面寒暄的技巧。 為什麼呢?因為人如果面對面正經八百地只談正事,就會讓人覺得太過公私分明,很難有協商的空間。協商雙方都有自己的期望,當誰也不讓誰時,談判便很容易破裂。如果能先吃個飯、喝上兩杯,在心情好的狀況下進行協商,會有助於雙方達成共識。 課堂中,磨哲生老師透過邀請同學上台演練,讓大家理解「寒暄」其實是件不簡單的事情!台上的同學每每相對無言時,台下總是一陣哄堂大笑。然而,老師一再透過不同例子和我們強調,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你現在上台尷尬,總比你未來到職場上不知所措的好。」鼓勵我們善用環境的力量,為自己多爭取練習的機會。
↑台上演練同學的反應,引起台下的哄堂大笑。 因為「人心是肉做的」,所以只要是人,都會有被感動的時候。 整個演講過程,磨哲生老師都用非常真誠的口吻與大家對談。其中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老師分享自己的例子:過去在公司中有個死對頭,對方總是看他不順眼,找他麻煩。某一天加班到晚上時,他「順手」幫對方加熱了便當,並放回對方桌上。當對方發現這件事後,對他的態度竟然180度轉變,讓他在公司做事從此順利了許多。 今天上完課後,我期許自己回到生活中,能夠把溝通這件事情建立在「傾聽,了解對方」上,不只是一昧強調自己想要說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懂得對方想傳達的是什麼。當溝通遇到瓶頸,雙方僵持不下時,自己能先退一步,釋出善意,相信更能創造雙贏的結果。
瀏覽數
|